目前普遍采用预应力方法使筒壁内的应力达到均匀分布的目的,具体来说哦,就是用某种方法使内压圆筒在使用前,让内层材料保持一定的预加环向压应力,而外层材料保持一定的预加环向拉应力,操作时它们和内压引起的应力相迭加,结果使得综合应力(环向)沿壁厚较能均匀分布。此道理和工程上采用预应力梁以充分发挥材料的能力是完全一样的。滚塑储罐这种方法就好像把内层原来应该承担的应力,转嫁到应力远小于内层的外层上去,结果使得内外层应力分布趋于均匀,达到了增强圆筒强度的目的。
目前使厚壁容器产生预应力的常用方法有两种,一种方法称为自增强,另一种方法是采用组合式圆筒。
所谓自增强,一般是指将一单层厚壁容器在操作使用之前首先进行加压处理,此压力一般超过操作压力,使圆筒内层屈服,产生塑性变形,形成一塑性区,而外层仍保持弹性变形,保持一段时间后卸压,则塑性区因有残余变形而不能恢复到原来的状态,结果该部分直径就比加压前来得大,而外层弹性区卸压后力图恢复到原来的状态,但是它受到膨胀了得内层阻挡而不能完全恢复,结果外层产生拉应力,内层产生压应力,因这种方法是利用圆筒自身外层的弹性收缩力来产生预应力,从而提高圆筒的强度,滚塑储罐所以称 为自增强,有时也称为自箍紧。目前自增强的加压处理方法有两种:液压法和机械法(型压法)。
液压法是利用液压直接作用于圆筒内壁,使内壁发生塑性变形,这是过去惯用的方法,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比较简单,容易操作,而且能使内壁产生均匀的残余变形;缺点是需要高压的设备及管道。机械法是利用滑动的有过盈的锥形心轴通过圆筒内壁,使用壁受到挤压而产生塑性变形,这种方法又称为型压法,它有逐步取代液压法的趋势。用来推动心轴的方法有三种:
(1)用冲头和水压机把心轴压入;
(2)用桥式起重机拉心轴;
(3)用液压直接作用到心轴的一端来压迫心轴(故又称间接液压法)。
容器在进行自增强度处理后,一般需进行低温热处理(通常为300℃左右),用以稳定自增强处理后的金相结构,达到稳定尺寸,稳定预应力。这一处理通常称为"稳火处理"。
目前用得最多的是双层热套筒体。在制造时,使外筒的内径比内筒的外径小,装配时将加筒加热,使其膨胀,直至其内径比内筒的外径略大时,将其套在内筒上。冷却时,外筒收缩,故内筒产生压应力,外筒产生拉应力。在内外筒交界面上产生的接触应力特称为缩套应力。在设计时,需要根据所需的预应力值计算出缩套应力,然后再计算出实际缩套应力。在设计时,滚塑储罐需要根据所需的预应力值计算出缩套应力,然后再计算出实际缩套配合的过盈量。
在制造超高压容器时,还有把自增强与组合圆筒结合在一起使用的制造方法。有的先对内筒作自增强处理,然后再热套;有的先热套,然后整个组合圆筒再作自增强处理,这两种方法效果都很好。
联系人:马小姐
联系电话:1506185814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