无锡市海溪防腐设备厂

新闻资讯

联系方式

无锡市海溪防腐设备有限公司
手  机:15061858142
传  真:0510-83501590
Q   Q:1582574177
邮  编:214171
Email:mxl193@qq.com
网  址:www.haixicg.com

当前位置: 网站首页 > 新闻资讯 > 业界资讯
业界资讯

【海溪】深埋式垃圾桶仍未获得人们的认可 因此提出的几点

       自从今年5月底开始青岛正式启动垃圾桶退路计划,市区主次干道的垃圾桶将通过多种方式,逐步实现“退路”,而深埋式垃圾桶就是一种。然而,这种每个成本上千元的新型深埋式垃圾桶使用后,却受到美观不实用的评价。地埋式垃圾桶究竟怎么了?它们会不会像国内其他城市的垃圾桶那样 ,面临夭折的风险呢?
1、 深埋式垃圾桶,不易被发现
我们试图了解这些新式垃圾桶放置以来的使用情况。在约一公里的路段上,记者看到地埋式垃圾桶的数量并不多,只在江西路公交站两侧发现两个,然后在与其相邻的一处地下通道两侧出入口各有一个,路边更多是传统的方形果皮箱。这种新式的垃圾桶与普通露天垃圾桶大小差不多,但不是传统的塑料材质,而是金属的,上面还加了把锁。记者发现,路边的地埋式垃圾桶使用率普遍不高,很多都空着。在公交车站附近,虽然人流量比较大,但在记者观察的一个小时里,只有几个市民往地埋式垃圾桶里扔垃圾,多数人还是把垃圾扔到果皮箱里。不少市民说,没有传统的垃圾桶方便,用着也不习惯。
在公交站等车的张先生告诉记者,他经常在山东路上等公交车,但从没注意到后面草地里还有垃圾桶,“习惯了路边的绿皮垃圾桶,很少会往草地里看,这种垃圾桶放在那里,还真不容易被发现。”而在走访过程中,记者也发现一个小问题,不是居住在附近的居民,找这些地埋式垃圾桶还真不好找,尤其是在马路上,不走近了,很难发现。
而在一些草坪或花卉长势比较好的地方,这个问题更为突出。“以往路边的垃圾桶很远甚至隔着马路就能看见,现在垃圾桶入地了,大白天的也得好好瞅瞅,而到了晚上找起来更困难。”针对出现的一些问题,许多市民也提出一些建议,郭先生就提出,可以设立一些指示牌或者特殊标志,让大家一看就知道垃圾桶的位置。
记者打开看了看,大多垃圾桶内都很空,除了一些塑料垃圾袋,基本上没什么东西。
 2、啥都往里扔,清理有困难
地埋式垃圾桶,除了在主干道上有,一些居民小区也在推广,李沧区的金水翠园,就是早期开始试点深埋式垃圾桶的小区之一。7月15日下午,记者来到该小区,发现里面分布着将近二十个地埋式垃圾桶。这些区域的地埋式垃圾桶相差不大,都采用了脚踏式设计,整体为封闭式,小区内多分布在楼前后的空地上 ,马路边的多位于绿化带内,不影响人行道秩序。深埋式垃圾桶一般是两个放在一起,在马路边是两个标有“其他垃圾”字样的绿色桶,而在小区内设立了一部分标有“厨余垃圾”字样的垃圾桶,方便小区内垃圾分类。与路边地埋式垃圾桶相比,它们的使用率要高许多,地埋垃圾桶都是爆满。但是,这也带来了新问题:因为里面垃圾太多,盖子已经无法放下,许多市民只能把垃圾堆在地面上。
居民也告诉记者一些其他的问题,如脚踏开关用久了容易坏,导致盖子不好开,开关的金属碰撞声刺耳等。“虽然这种垃圾桶都埋在地下并且有锁,但很多拾破烂的还是盯上了它,拆个弹簧 、损坏盖子的情况也时有发生。还有些住户停车不小心,就把车轮子压到上面,弄得外盖都变了形。”居民说。
3、深埋式垃圾桶推广并不成功
记者采访得知,地埋式垃圾桶最早是从大庆开始推广,如今已在国内多个城市试点,但效果如何呢?本市一位环卫行业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,总体试点、推广的结果不是很成功。“深埋式垃圾桶,的确有它的优势,比如美化市容、净化空气,但其自身也有硬伤。”该人士说,深埋式垃圾桶最害怕大雨、大雪,一旦被埋、被淹,其实用性就完全丧失。而且,其自身成本高,在居民密集的场所,需要投入很多财力建垃圾桶,实际效果还不及普通垃圾桶,以致事倍功半。
“不少城市试图推广地埋式垃圾桶,但最终不了了之,投入巨资却没有预期效果,确实让人痛心。当然,这种不成功是多个因素促成的,有些市民环保意识不强,也不能被忽视。”该业内人士建议说,深埋式垃圾桶的理念虽好,但现实操作中,多个细节并不甚完善,这制约了推广的效果、进程。“推广深埋式垃圾桶,需要市民观念的接受,更需要考虑长远,解决其存在的弊端。如果盲目上马,将浪费人力财力物力。”
       但我们也该思考,为何我们会引进深埋式垃圾桶呢?理念不错,国外使用效果很好,为何我们不行,是否更多是我们的素质问题,我想以上所说如果能够使居民都能够很好了解深埋式垃圾桶,有一定的环保意识,深埋式垃圾桶还是值得推广和使用的。如果深埋式垃圾桶普遍使用相信效果也是会比普通的垃圾桶更好。
联系人:马小姐
联系电话:15061858142
分享到:
点击次数:  更新时间:2018-12-27 10:26:28  【打印此页】  【关闭